跳到主要內容

[ASP.NET] 網站架構MVC是什麼?

近十年網站設計領域最火的架構就是MVC模式,MVC是什麼?
其實MVC是一種軟體架構模式,把程式分成三個部分來分別開發、聯繫。最早是在西元1978年的阿公時代被提出的,近代被發現很適用於網站運作的模式,所以被拿來用在網站開發。

網路上有許多MVC的介紹,所以這裡話不多說,就直接介紹重點觀念就好~

View (視圖) - 介面設計人員進行圖形介面設計。
Controller (控制器)- 負責轉發請求,對請求進行處理。
Model (模型) - 程式設計師編寫程式應有的功能(實現演算法等等)、資料庫專家進行資料管理和資料庫設計(可以實現具體的功能)。

簡單來說,可以想像成我們的程式從外(與外界溝通)到內(對內的資料處理)分別是:

View→Control→Model


外界要與我們程式溝通一般來說是透過View這個介面來進行,而View會將外界的操作經過轉換整理,透過Controller提供的功能接口進行後續動作,若Controller的動作需要存取資料庫的資料,則會透過Model所提供的介面,進行資料存取。

OK,這樣就是一個基本的MVC架構的觀念了,接下來針對ASP.NET來說明MVC在實際source code是怎麼運作的:

以Visual Studio 2017建立一個ASP.NET Core的專案,可以看見專案預設會建好View、Controller、Model的資料夾,很直觀的,在view資料夾下就是放置網頁的檔案,controller下的檔案就是提供各種的API function供網頁端進行叫用,而Model下的就是Database的欄位對應的定義,提供讓controller進行資料庫存取用。

下面舉例在實際運作時會是什麼情況:

1. 透過瀏覽器(EX. Chrome、IE)開啟網站首頁(Home):

流覽器(client)透過網址(http url)連到網站(server),網站解析網址後發現是一個網頁,而後將網頁(html、javascript、jquery、css)回傳給流覽器(client),流覽器再將網頁檔案顯示在client端的視窗上。

2. 網頁上需要顯示網站資料:

在流覽器將網頁檔案顯示在client端的視窗上後,遇到要取得網站資料的情況時,流覽器發送http request給網站,網站解析網址後發現是一個request,則將request解析並導向相對應的Controller,由Controller再透過Model進行後續的資料處理,最終將結果返回流覽器(client)。

所以整個從"瀏覽器開啟首頁"到"網頁上顯示網站資料"的過程就如下圖所示:


特別提一下,上圖Home Controller與WebService Controller的虛線,指的是Controller之間也可以直接呼叫。

接著提一個常見的組合操作:

我們在許多的入口網站都會需要登入帳號,如果帳號密碼是正確的,網頁就會自動跳轉到登入的首頁。這是怎麼運作的呢?

如下圖所示:

1. 流覽器(client)透過網址(http url)連到網站(server),網站解析網址後發現是login網頁,而後將網頁(html、javascript、jquery、css)回傳給流覽器(client)
2. 流覽器再將網頁檔案顯示在client端的視窗上。
3. 使用者填入帳號密碼,按下網頁上的確認按鍵。
4. 流覽器發送驗證帳號的http request給網站,網站解析網址後發現是一個request,則將request解析並導向Web Controller,由Controller再透過Model進行帳號密碼的資料比對。
5. 比對帳號密碼正確,將結果返回流覽器(client)。
6. 此時Web Controller返回登入頁面的url給流覽器。
7. 流覽器透過javascript之類的網頁程序解析url,並連結至url(登入頁面)。

如此,就是一個使用MVC架構的ASP.NET網站在運作時候的情況。

其他的網站如Python、PHP、Ruby、Node.js,在MVC的架構上都是一樣的,只差在source code的分類是怎麼做的,所以只要觀念有了,要用哪一種語言來架網站都不是問題的。

但是ASP.NET的開發環境真的是整合的比較好,畢竟是微軟的產品,付費的當然是比較有保障,但相對的也要看客戶是否願意支付版權費用來架網站了。這也是為何很多中小型的案子都會用PHP、Python之類的語言來架站,因為免費嘛~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Python] 管理多個執行緒(thread)的運作與結束

在開發應用程式中,幾乎所有的專案都會用到thread,不同的程式語言有不同˙的叫用方法,但都大同小異。Thread的使用上最重要的不是在產生一個thread,而是如何結束一個thread,或是如何結束好幾個threads,以下介紹在Python中如何叫用並管理一或多個thread: 一般來說,create thread如下: def job(): while 1: print("Child thread:", i) time.sleep(1) #In main code thread = threading.Thread.__init__(job) thread.start() 這樣可以開始一個thread執行job()中的動作,但若job中的迴圈是如上範例的無限迴圈,必須要加上能讓其退出的機制: stopped = 0 def job(): global stopped while stopped == 0: print("Child thread:", i) time.sleep(1) #In main code thread = threading.Thread.__init__(job) thread.start() 這樣在主程序先將stopped設成1,再調用 thread.join() 就可以將thread完整關閉並釋放記憶體空間。 多執行續的處理: 基於這樣的方式,下面是進化版本,創建一個thread專用的class,並同時處理多個thread的執行與結束: class EventHandleThread (threading.Thread): def __init__(self, fun, name): threading.Thread.__init__(self) self.name = name self.fun = fun self.stopped = [0] def run(self): self.fun(self.name, self.stopped) print ("Exiting "

[Python] 將程式設定為全螢幕顯示(full screen)和永遠在最前景、最上層(topmost)

這裡以創建一個tkinter 的 Application物件為例 EX: app = Application() app.master.title("WaferCheckApp") app.master.geometry("1100x720") 將UI顯示在最上層: app.master.attributes('-topmost', True) 將UI以全螢幕顯示: app.master.attributes('-fullscreen', True)

[Python] 以.py檔案產生Windows EXE 執行檔

如何開發能在Windows下執行的Python程式?你當然可以在Windows下安裝Python之後用command line運行你的 .py source code來直接執行程式,但是這方法基本上只適合開發中的程式,或是自己寫好玩只在自己的PC上執行的程式,也許適用。 但若你的需求是要在每個Windows的OS下都可以執行、且是不公開程式碼的,那就必須要將你的 .py source code包裝成EXE執行檔了,下面就介紹如何進行: –下載 auto-py-to-exe-master https://github.com/brentvollebregt/auto-py-to-exe 1. 解壓縮auto-py-to-exe-master.zip到想要的路徑下(路徑不能有空格或".") 2. 開啟Cmd console 到auto-py-to-exe-master路徑下 3. 在console下執行"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" 4. 在console下執行"python run.py" 運行完畢後就可以選取你要轉成執行檔的 .py 檔案,進行製作。 可參考下面的影片: 產生出來的檔案包含執行檔與其程式中會用到的相關Lib檔案,所以要將整個output資料夾中的檔案一併提取出來 (不要只拿執行檔出來)。 如此你就可以在任意的Windows上執行你的程式了。